400-6606-126

旅居咨询

housing information

首页 >> 行业动态 >>先成尧龙 >> 多彩尧龙山——尧龙山的教育文化
详细内容

多彩尧龙山——尧龙山的教育文化

时间:2022-05-18     作者:重庆避暑房   阅读

第五节  尧龙教育


细览《遵义地区教育志》《桐梓教育志》等资料,欲究尧龙山教育源于何朝,兴于何代,然仅得寥寥数语,足见僻地兴教之滞,重教之难亦久矣!一域自然之神奇,人文之焕彩,百姓之康乐,社会之进步,无不生发于教育,然追尧龙教育之脉,得赖年长富学者口口忆述。

为使此后尧龙教育有典可查,有据可依,特站位于新时代,略陈教育概况、推介办学特色、回顾发展历程、追溯兴教源流、定位学校形象、选登媒体文章,为尧龙教育后续发展留下可鉴资料。

一、尧龙山镇新时代教育概况

全镇中小学共计5所(其中初中1所,完全小学4所),中、小学学生1575人(其中初中614人,小学961人);全镇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43人。

现有中小学在岗正式教职工120人:其中初中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7人),全镇初中达本科学历的有44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93.62%,达专科学历的有3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6.3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68人),达本科学历的有3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55.88%,达专科学历的有20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9.41%,高中阶段学历的有10人,占14.70%,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全镇小学生均图书24册、初中生均图书38册,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全镇教学仪器配置达到基本要求,保证了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主题化”办学构建新格局

尧龙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尧龙山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文化强镇、产业富镇”发展定位,确立“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黔北教育新高地”发展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凸显“七个新”。

1.发展思路新  尧龙山镇党委提出的了打造“省级特色教育示范基地”目标,着力打造“课改”和“特色”两大名片,不断实现教育的转型跨越。

2.管理理念新  全镇管理秉承“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和“全纳教育”(“关注每一个生命”)两大理念。

3.投入突破新  2014年,全镇投入30多万元解决学校用地等问题;2015年投入35多万元解决学校用地等问题;2016年投入40多万元解决学校用地等问题;2017年投入100多万元解决学校用地等问题。

4.治理路径新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学校治理路径,扎实做亮做特教师“一亮一诺一评”工作,锻造一支“四有三者”好老师队伍。

5.课改举措新  尧龙中学课改课题在2013年7月荣获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全镇“生本教育”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人民网及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我镇的“生本教育”;桐梓县教育局下发专题简报,明确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我镇的“生本教育”办学经验。

6.特色格局新  全镇五间大型学校办学各具特色,形成了“观亮丽沿岩,赏仁和酒店,沐阳光尧小,瞻品质尧龙,品上善水辽”五大特色亮点,同时也形成了以学校特色教育为景点的一道旅游风景线。

   7.交流起点新  为做靓“对外开放”的品牌,近几年来,先后有重庆市沙平坝区、九龙坡区、綦江区和本市的红花岗区、务川县及本县的二十多个教研团队到尧龙山镇交流学习,推动尧龙山镇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开启教育交流发展的新起点。

三、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夏保国教授《桐梓尧龙山镇田氏乡绅文化遗存述略》研究发现,从尧龙山镇遗存的“田氏家族的古墓葬群、乡塾学堂、宗祠建筑”来看,尧龙山镇对教育的重视尤以田姓为最早。据杨昌举老师回忆,尧龙山镇域内最早重视教育并开设私塾的是域内田、杨、张、王、金几大姓氏。他说他们的祖爷爷娶了田家姑娘田玉珍而生有四子,由于田玉珍对家风家规要求非常严格,才让自己膝下的杨秀江考取进士,也就是获赠“清白传家”和“经明行修”两块官匾的杨三老爷,以及杨秀春(杨四老爷)考取秀才。在他看来,田姓重视教育在尧龙山镇这一带是最早的一个家族,此后才是他们杨家、水辽的张家和王家等。

“据田氏宗谱记载,田茂玉系当时最先迁徙到现尧龙山镇(原称天坪乡)茅坝坪一带蛮荒之地的开拓者,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开明士绅。他一生勤勉,开拓良田千亩,育九男二女,置房产数处,建学堂一间。由于田茂玉在地方的影响和功绩,且为人谦恭,学识超群,深受官方和民间的敬重,并于嘉庆十七年上报朝廷予以嘉奖,敕命太尉,赐匾赏银,并封其妻王氏为太君夫人。”可见,尧龙山镇的私塾大约发端于清朝晚期,其次因杨田联姻,杨姓亦随之开启了重视教育的先河。

杨昌举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就听闻,自己的爷爷杨秀江在綦桐两地是一个十分有名的大人物,他不但考取了进士,还同时主动出资在天神坪建立军事屯堡(至今尚有遗迹保留)戍边守卫,皇上获悉其功劳大于学问,特恩赐正常加五级进士;后县衙赠匾额一块,上镌刻“经明行修”四字并用金粉漆之,以彰其功,以弘其名,以扬其德,流传后世。

尧龙山镇教育之发端,我们由田、杨二姓可以窥见一斑,是因为家族重视教育并开办私塾而兴起的。此外,从各族姓家谱中也可以获悉其端由,据《金氏家乘》载,其落业尧龙山始祖金大贵,曾在箭头垭、九落溪、马家岗一带开馆授业谋生……这些为尧龙山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中期设贵州省,把遵义从四川划归贵州,完成了贵州的建制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这一过程中,田氏在尧龙山镇办学堂重文教之史实,也反映了黔北一带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脉络。

据县志载,1993年末,时天坪乡共有24间小学。完小1间:水口坪小学;片区完小2间:酒店小学、水辽小学;村完小2间:群兴小学、箭头小学;村民小19间:五星、新中、金田、茶林、大田、安村、大面、新民、新生、沿岩、中河、天坪上、盐井、小水、金家、歇马、雄山、大坡、凤凰。全乡仅有1间中学,设10个教学班,共有初中在校生539人,年招生数为219人,年毕业学生114人。

四、田氏学堂:开启尧龙镇教育发展先河

清朝前期,尧龙山一带匪患不断,山地荒芜。为响应清政府开垦号召,田氏尧龙山落业祖田守书,偕弟田守勤一道,迁田家岩居住,开始尧龙山的开垦,到田茂玉时经历七代,且开垦颇有成就。据老人们回忆,田氏骑马从田家岩到小尖山再从沿岩回来,不向外姓借路。可见当年田氏在尧龙山地域开垦规模之大。

田氏墓碑刻文记录其历史事实。田茂玉(1756-1838),天坪人,其墓建于公元1826年(清道光拾六年丙寅岁),营建活动前后持续十年之久,同期还建造了其母刘氏、其妻王太君两处寿藏。三座古墓均棺椁宏大、雕像华丽、诗文精美,是黔北现存墓制规模最为宏大、儒家文化体系最为完整、文物古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乡贤文化瑰宝。田氏落业祖从遵义入籍桐梓倒流水沿岩,定居尧龙山之麓,七世攸诏,世泽绵延。其领清开垦诏经治三十余年,功勋载史,其绩可嘉,官职应与州府守备(知府职位)等同,故有“皇清待赠”之铭。田茂玉为母亲刘氏所写铭文“缅我慈萱,寿近九旬,身经五世。持家治业,经万顷之劳;育子感孙,历千般之苦。”治家持业,经“万顷之劳”,说明田氏开垦之基业,为开办学堂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田茂玉墓儒风可见,深受巴蜀文化濡及,虽历经变迁,仁和景象依然绵延后嗣子孙。田茂玉身份特殊,碑文可窥:“身经治斯业三十余年也,一以见开创之维艰,一以示守成之匪易。予悲韶光之迅速,适古稀之将临,老夫耄矣,何能他为?思闪棺外椁,讵敢言之?然存顺歾宁,固所愿也。爰谒堪舆,以卜胜地,并迓鸠工,以造寿藏。俾窀穸之后,使奕世之遥,值露濡而深报本之思,感仁孝而效蒸尝之典,俱知详祭墓者,永记念而不忘焉耳!”此番表明,他正是为了报本之思,树立仁孝之典。从创作上看,正是清朝中期尧龙山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田茂玉自写墓志铭,古稀之年建寿藏,文章、对联与诗歌,都集中反映其在同类墓葬中极具代表性,充分证明其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知名乡绅。

清朝的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田茂玉生前自建寿藏,其墓自身彰显了很多等级标识。墓圆光上刻“皇清应赠”,其夫人王太君刻“皇清待诰”,清律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封诰;墓中樑石浮雕有“四爪飞龙”,夫人王太君墓雕有“凤飞祥云”,按清律也是五品以上级别才能享有的待遇;墓碑文自撰,把自己的功绩都归结为母亲的教育有方。田茂玉之女嫁给当地名人张文的儿子张正宏,两家门当户对。从中可见,田茂玉之乡绅阶层在当地具有较大社会影响,这为其后创办学堂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田茂玉当时居住在肖家坪,建祠堂在坟湾,开办学堂在茅坝坪——今尧龙山镇尧龙山村有一个小组名为学堂——遗迹尚存。该学堂自清嘉庆三年(1798年)到民国结束,一直是私塾。学堂正向两屋,两侧有厢房。据80多岁的老人李智明介绍,他家曾在学堂对面居住,新中国建立前,他曾在这个学堂读过私塾。“学堂”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田氏学堂影响子孙及周边有识之士。田茂玉膝下四子,分别取名仁贡、仁元、仁亨、仁贞,这是从易经乾卦辞“元亨利贞”四字化用而来,冀望子嗣延续其轻利重义的儒家思想。相传,田茂玉之曾孙田太元捐资在尧龙山瑞峰寺上修建惜字亭(为古人专门用于焚化字纸的建筑),其亭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田茂玉夫人王太君墓上刻有8首挽诗,诗歌格律严谨,寓意深刻,如“比邻有令母,钟郝未能过,雪夜催刀尺,春风谢绮罗”“凤林骞彩羽,蟾殿返仙娥,忽听啼猿泣,吾将齐蓼莪”……这些诗句形象生动,表现力极强。其文化现象为黔北文化史所绝无仅有。据分析,这些诗极有可能是田茂玉亲家张文所作。相传,张文办七十寿酒时,綦江县令到张家拜寿,是开侧门迎接,而亲家田茂玉乘八抬大桥,张家是开中堂大门迎接。除特殊等级之外,尤显尊师重教之浓郁乡风。

田茂玉后代兴办杇抛(现名乌泡岗)讲学馆和天神坪武馆。据田氏谱记载:“同治三年甲子岁六月中旬,田洪兴在家教学地名杇抛岗馆中闷坐,将祖籍宗讳并及世道生平之事,略作数句俗语,以解其愁。”由此可见,孙继祖业,又在杇抛岗办学馆,并主持修田氏族谱,其显然深受祖上田茂玉教育之影响。

田茂玉姻亲杨秀江、杨秀春等杨氏,都是当地一方名人,在张堂嘴门上挂有“经明行修”匾为恩科进士杨秀春所立。在田氏家族的影响下,杨秀江还在天神坪神庙上建太极宫,开设讲武堂,训练年轻学子习武;刻《利济培元》药书赠送于民。杨氏文化的传承,也表明受到了田茂玉兴办学堂的影响。

水有源,树有根。田茂玉是天坪(现尧龙山)沿岩一带有文字记载兴办教育的开始,对尧龙山地域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尧龙山地域教育开办之源流,不仅揭开了贵州从少数民族占主导逐步形成今天汉文化为主体的面纱,还让这段历史的渐进,文化的兴盛,在黔北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烙印。

  注:该文系田兴隆所著《田氏重文教办学堂开启尧龙山教育先河》,选编时有所改动。

五、尧龙山镇新时代学校风采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尧龙山镇教育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学校基础建设及硬件投入随之不断加大,师资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布局结构也作出较大调整。为集中优质资源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镇原有30多间学校,通过逐年不断整合和优化,现已调整优化为“五校两园”共计七个办学单位的格局。

(一)水辽小学——犹记辉煌再扬鞭

世居水辽的张姓一族,在尧龙山当地是重视教育的一个大家族。水辽烂田人张克诚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创办水辽私塾,自任馆长,传授私学。1937年,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张克诚从四川省(现重庆市)赶水青羊石聘请文儒罗雅贤来校任校长,罗从家乡请聘一批具有新文化和新学科知识的老师来校授课,同时还聘请水辽当地学识渊博的钱汝众先生为教师,将学校办成了六年制完小。学校按民国教学计划开课,开设新学科,开齐开足各学科课程,传授新的文化知识。

水辽小学创建百余年来,在张克诚、罗雅贤、钱声远等历任校长苦心经营下,为祖国培养了无数莘莘学子,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设人才。解放初期以来,在水辽小学就读并从这个地方走出去任校长的有李群纲、吴国祥、王运成、王文均、杨昌智等,所以至今水辽村有“校长村”一说。同时,这里的学子还遍布政界、学界和商界,铸就了尧龙教育辉煌的一页。

(二)酒店小学——“仁和”筑梦育达人

酒店垭作为扼川黔咽喉之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下北上交通要道。酒店小学位于酒店街上,210国道从校门前穿行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十分深远。

1912年(民国二年)初秋,民国贵州省主席杨森撤营建校,名曰子惠小学。一所百年老校,延自今朝,恰值复兴教育、均衡发展际遇,当立足校情校史,挖掘提炼属于酒店小学人所独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从而形成“仁和”特色的亮丽名片,校友田兴隆特作《仁和赋》以记。

学校为一改往日崇武尚兵风气,冀望取“仁德修身”“谦和达人”之义,凝聚“仁和”之美,力求“开启仁和之门,大兴仁和之风,培育仁和之人”,用儒家思想浸润乡民子孙后代,彰显“仁和”儒雅风范的办学特色。

(三)尧龙小学——“阳光”溢彩耀荣香

尧龙小学即尧龙山镇中心学校位于尧龙山镇腹地,地处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系乡绅杨荣香先生于1932年秋创办,至今逾80载。初址后湾,名曰后湾小学,直至1970年代;后设天坪公社,后湾、金山及天坪三村村民自发集资投劳将学校合并建到水口坪,遂将学校更名为水口坪小学,隶属松坎区教育办公室管理。1993年,桐梓县撤区并乡建镇(以下简称“撤并建”)设天坪乡,将水口坪小学更名为天坪小学,属乡中心完小,归桐梓县教育局管理。2005年,桐梓县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撤乡镇教育辅导站代管机构,设中心学校负责全乡镇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再更名为天坪乡中心学校。2012年,天坪乡“撤乡设镇”为尧龙山镇,学校随之更名为桐梓县尧龙山镇中心学校。

荣香先生创办该校的初衷是为了让乡民孩子有学上,并期盼孩子在该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该校地处尧龙山脚下,老先生还希望每一名儿童将来都能成为“人之骄龙”,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荣香先生出资兴学至今,不但为国家、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而且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创举更是在当地成为美谈,其极具开创性的精神一直在尧龙山镇及周边一带传扬,并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杨荣香先生的兴学义举,充分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的意识,是一种胸怀豁达的气度,更是一种博爱无疆的品格。为此,该校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校史文化,重构了“让每朵花儿都阳光绽放”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荣香花蕾•阳光绽放”的校训,形成了“爱育曙光•智启芬芳”的教风和“自信自主•乐学善学”的学风,最终形成“办阳光教育•铸幸福人生”的校风。该校逐步凸显并形成“阳光”特色主题办学风格,故有“阳光尧小”之别称,特请金传永校长作《阳光尧小赋》镌文嵌于校门外,敞开“阳光”胸怀,接续荣香初衷!

(四)尧龙中学——“入格”铸品谱芳华

尧龙山镇尧龙中学坐落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尧龙山脚下,与巍巍白马山遥遥相对,左依青山连巴蜀,右耸尧龙接娄山。学校创办于1972年秋,至今已历47个春秋。学校原名水口坪中学,2012年12月因天坪乡设尧龙山镇更名为尧龙中学,现有教职员工约50人,学生500余人。

 建校初,时酒店乡党委书记张正坤同志组织带领干部群众,辟荒冈建起了一幢“干打垒”教学楼,聘许潜忠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开启了尧龙山镇开办中学的历史。随后,在李群纲、张哨兵、田兴隆、杨昌智、陆定权、张鹏等历届校长的耕耘中,学校基础建设、设施设备配备逐渐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在的尧龙中学,综合教学楼,少年宫,食堂,学生宿舍,篮球场,足球运动场,还有农耕体验园。整个学校有十二个花园,绿树掩映,四季花香,蔬果迷人,是尧龙学子读书学艺的好地方。

学校迈入新时代,注入新思想,发挥新动力,教育教学成绩发生新变化。2002年秋,学校实施“两聘一组合”分层教育,重抓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实现快速提升;2003年顺利通过省、市“两基”验收;2004年秋期起,学校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连续八年被上级组织考评为先进学校。从2008年秋期起,学校尝试实施“五步式”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学校开展课题研究,黔渝两地有多所学校到校观摩学习,2013年7月学校课题《“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经专家评审,荣获贵州省级中小学教学成果奖,得到了桐梓县教育局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开启了尧龙中学教育研究的新征程。2010-2012年,学校提出“教育五重视”和“安全六不准”,促使管理再上新台阶,2011年尧龙中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探索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实施了“入格教育”系列内容,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德智双馨,2014年中考,金音霈摘取中考桂冠。近几年来组织关怀,班子团结,教师尽职,学生立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建校以来,先后有杨大瑜请木匠做课桌送给学校办学,张元发及源发演艺公司、香港利丰公司、93届校友王涛、赵加生、方海捐资助学。96届校友曾庆勇和曾小飞个人建设校园灯光工程、遵义都市渔人俱乐部、96届校友李献波等等引资帮助学校教育教学,使学校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014年,学校以创建特色学校为契机,引入生本教育理念,重置“五步式”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入格教育”主题德育特色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治教理念体系。“入格”教育之美能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能够解决学生行为不良问题;“入格”教育之美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入格四诀”浅显易懂,能够运用,能够拓展,学校每年开展“美德少年•入格标兵”评选与表彰。形成新的教育管理目标和“一训三风”和生本自主管理理念,从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到教师学生管理各个环节,均彰显出“理念引领、以人为本、主题强化、个性飞扬”的办学风采。

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初中毕业生近8000人,高中毕业生200多人。学校荣获贵州省“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贵州省科技创作优秀学校、共青团贵州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故尧龙中学老校长田兴隆重游感怀至深,特作《尧龙中学赋》赞美之。相信尧龙中学一定能够发扬尧龙精神,创“入格”之美,谱写尧龙教育新篇章!

(五)沿岩小学——万绿丛中“我”最红

学校最初为当地富绅张员外于1941年3月即民国三十年在向阳坝创办的一个私塾,至今已近80载。后又迁到韩家店、回龙寺、天生桥等地办学,最后迁建于沿岩村亮节组。学校四周绿树掩映,四季常绿,占地面积2897平方米,建筑面积853平方米,活动面积50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近100人,设六级6班。有专任教师8人,教师学历水平均达国家义务教育标准要求。

学校发展至今,走上了“亮丽”主题特色办学之路。学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办学,坚定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理念办学,以培养学生朝着“万绿丛中我最红”为发展目标前进,让全体师生形成“淳朴•自信•唯美”的价值追求,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朝着健康、活泼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学生教师团结一致,惟勤惟实,敬业施教,在每期教学统考中,教学质量位列全镇前茅,深受学生家长信赖及社会好评。

面向未来,全体教师将为打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亮丽”优质学校而不懈努力。

(六)中心幼儿园——“欢乐”滴灌蓓蕾壮

尧龙山镇中心幼儿园位于尧龙山镇尧龙社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米,规模为3级6班,可招收160名幼儿。

幼儿园自2014年秋开园以来,教师从1-4人到如今的12人,师资队伍逐年在增强,幼儿从办园初期69人逐年递增,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全园教职工团结协作,以“欢乐”为主题创设了龙凤、太空、深海、温暖、伙伴、希望五个小主题的围墙环创,为幼儿创设了科学合理的活动空间。室内走廊以传统文化为主基调打造,着意让孩子们在舒心的环境里成长为守规矩、懂礼貌、知感恩和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宽容之心、有自信心的“四心”好宝贝。

幼儿园将在“我们一起欢乐成长”办园理念引领下,不断优化办园条件,提升办园内涵,培养幼儿成为“品优行雅”的筑梦使者!

(七)酒店幼儿园——“孩子至上”暖千家

酒店幼儿园坐落于桐梓县尧龙山镇安宁村狮子湾组青松岗上。2016年5月经桐梓县发改局于批复立项并开工建设,按三级6班一次性可容纳200名儿童入园办学规模规划建设,总投资360余万元,占地近6亩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5平方米,至2018年春竣工投入使用的一所村级幼儿园。

该园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开园,现有教师5名,在园幼儿近100名。幼儿园园内建筑格局规划精心,建筑用材注重安全、环保,建筑布局分区合理,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环境宽敞优美,舒适优雅,极富童趣。

驻足幼儿园,210国道从青松岗前盘旋而过,眼前是高大巍峨的尧龙山山脉和连绵起伏的“绿色海洋”;四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置身于一个天然“氧吧”里。该幼儿园是目前国家财政在尧龙山镇一次性注入资金最多、建设标准最高和建设速度最快的非义务教育机构。

幼儿园根据所处地理属性和名称——“酒店”的涵义,提炼形成“孩子至上”办园宗旨,秉持“三心服务”理念兴园,全力倾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小朋友在“小酒店”中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称心满意。培养孩子凸显会运动、会阅读、会交往、会生活即“四会兴趣”,形成“微笑服务,个性穿梭,共同发展”的园风和绿色教育的办园特色。

六、尧龙教育发展媒体文章选登


生本花开扬自信

——桐梓县尧龙山镇整体性推进生本课改纪实


尧龙山镇地处桐梓县北端,与重庆綦江接壤,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全镇总面积127.3平方公里,共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该镇现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级完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个,中心幼儿园1所。全镇共有学生1814人,教职工132人。

2013年以来,该镇积极倡导以郭思乐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作为引领,研究提出“生本四环”即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本,构建“前置作业互查—小组互助合作—展示交流质疑—练习总结拓展”四个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通过制定符合镇情的推进措施,多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以强化教师课改基本功训练方式,牵引教师由被动课改向课改自觉转化,催促课改进入新常态,最终让教师全程参与新课改并从中收获教育自信,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工作措施及做法

(1)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整体推行“生本四环”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植入理念:注重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学习。召集全镇校长、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代表观课、议课,集中开展“生本四环”课改大讨论。深入一线调研课改,做好动员,组织教师谈心、讨论,收集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经验、困惑和难题。组织开展“四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理念学习和技能实践自主培训,强化理念更新。利用网络点击“生本教育研究网”学习生本理念。加强调研指导,将教学常规检查和课改调研有效融合,要求教师用“生本四环”模式进行电子教学设计,以青年教师为主强推课改模式。

二是完善方案:制定完善新课改实施方案。成立以中心校校长邱正超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督导组,完善“生本四环”课改实施方案,绘制“生本四环”模式图。具体制定了课改“三步走”战略,即第一阶段学习理念,建立模式;第二阶段试验推进,研讨模式;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完善模式。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预设达成目标。

三是形成机制:结合镇情完善推进措施与激励机制。该镇党委、政府着眼全镇教育良性发展,高度重视全镇学校课改工作,出台专项激励机制提振教师课改自信,为该镇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三年来,三次出台专门针对课改的表彰文件,投入10多万元激励学校和教师。全镇中小学教师先后累计有48人次被评为“学科标兵”和“课改先进工作者”。镇中心办出台《课改工作指导意见》《课改先进个人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及评分细则(试行)》《学生小组建设方案》等文件制度。扎实搭建个体研修平台、规范个体研修记录、有效开展课改“小课题”研究、建立“四课”(新教师上好一堂汇报课、青年教师上好一堂交流课、教学经验丰富教师上好一堂示范课、优秀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个人教改档案建设等工作。

四是示范引领:确立并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全镇推行“生本四环”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充分发挥了中心学校的龙头引领作用,该校张其勇、韩敏、胡俊梅等学科课改骨干,主动承担课改任务,多次执教课改公开课。金传永提出的“生态课堂”理念、金传奡提出的“学生小组建设”等,对生本课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丰富了生本教育理念。

(2)着眼教师素能提升,强化督导参与活动并搭建课改平台。

一是制定活动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课改实验。三年来,全镇下发“课改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分月课改工作推进表,明确活动时间节点,按时组织开展大型课改活动十多次,各级领导深入课堂观课累计超200人次。镇中心办累计深入全镇各校开展课改专项督导十余次,累计抽检教师教学设计200余人次,集中观课70多节,组织召开课改专题调研培训、研讨会20余次。县教育局经常性深入该镇督导工作,有力助推了课改发展。

二是借助活动平台,锻造课改先锋,引领课改前行。借助县级教研平台,王启瑛、代德群、韩敏、成卫红、罗义伟、王金维等多位教师在全县组团教研等活动中,以生本理念精心设计的公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借助县外牵手教研平台,2014年4月,重庆沙坪坝区凤凰镇小学牵手镇中心学校开展“渝黔教育引领合作新课程改革‘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探讨”大型活动,将生本课堂模式提交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争论的前台。2015年11月,务川自治县教育局牵头组织石朝、大坪两乡中心学校到该镇观摩交流学习生本课改,将该镇生本课改实验以经验成果形式向外推介。在两次活动中,金传奡、张其勇等多位教师在观摩课堂中充分展示生本风采,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借助县内镇级交流平台,县内娄山关镇中心学校、水井小学,九坝镇中心学校、梨村小学,木瓜镇水坝小学、白露小学等学校到该镇开展课改交流,蒋发兰、李克霞、成世波、胡俊梅等教师纷纷承担生本课改观摩任务,快速成长为学科课改带头人。该镇通过借助不同平台,进一步扩大课改影响,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锻造多名课改先锋,继而引领课改不断前行。

三是以研促改,以训导改,以改提质,尝试“研训改”有效融合。三年来,该镇结合校本研修、继续教育培训和新课改三项工作实际,提出了“以研促改,以训导改,以改提质”的总体思路,要求各校要将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围绕“课改”这个点来转,并通过转这个“点”来撬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该镇有效地将校本研修、政治业务学习纳入了教师培训活动范畴,并将教师参加活动纳入继教培训,由此将“研训改”三项接地气的学校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同时发挥了三项工作的聚合能量。该镇三年来投入到以“研训改”三项培训、研讨、交流为主的课改经费已在10万元以上。

(3)着眼课堂模式变革,推行课堂模式化催促课改步入新常态。

一是教学方式模式化:尝试实施“生本四环”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让教师心中确立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该镇实施课改之初,强行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按照“四环”模式组织教学,即便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完全失败也要干,彻底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李艳、韩权、令狐昌莹等教师积极大胆地实践验证课改模式并取得突破。

二是教学设计模式化:尝试实施“生本四环”课堂教学设计电子备课,让教师人人能够熟练掌握模式下的电子备课转化技能。教师在2014年寒假“四新”理念学习和技能实践活动中,分别完成“生本四环”教学方案设计模板下的教学设计。通过技能实践,让教师在心中确立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杨芸、韩敏、王小凤等教师依照“生本四环”模式完成的教学设计,在参加市、县级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三是课改动态研究成果化:为了在工作中不断追踪、调研、提炼和总结,形成课改经验,寻找课改问题答案,该镇根据“深入课改一线,追踪课改进程,了解课改动态,监控课改实施,把握课改方向,总结课改得失,形成课改经验”的工作方针,编辑《尧龙课改动态》课改专辑,鼓励教师撰写课改反思性小论文、教学随笔和进行新课改教学设计等,让教师全程参与新课改实践,并从中收获信心。三年来,邱正超、赵福勇、金传永、柯建国、令狐克志等学校领导积极撰文宣传课改;杨勇、王启韧、梁光翔、谭瑾等教师踊跃投稿交流课改。截至目前,已编辑《尧龙课改动态》五期,字数近15万字。

2.工作成效

该镇通过三年“生本四环”课堂教学改革,已构建了“生本四环”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了教师生本教学设计模板和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了学生小组建设与激励评价机制,以及关注学生全面参与的自主管理等运作体系,从理论层面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实践、探讨和研究,多维度确认了模式的科学性、价值性和可行性,效果呈现明显:

(1)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乐学善思。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和探究三种学习形式表现充分,学生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角儿”。二是生动有趣。课堂内外,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活动生动有趣。三是自信开朗。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交往,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始终是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风貌。

(2)带领教师真正走向了研究之路。在三年来的改革路上,全镇教师认真积极参与实践,主要以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学生案例分析等形式参与课改,多位教师多次参加省、市、县级的教学设计、论文评选获奖。三年来,蒋其利、钱元军、雷庆勇、罗义伟、王启梅等多位教师30余篇课改论文参加省、市、县级论文评选荣获奖。2015年,该镇申报了《生本自主管理的实验与研究》等三个生本教育相关课题。通过课改,许多教师从一味教书向研究学生和课堂华丽转身,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真正走向了研究之路。

(3)促进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实施课改三年来,该镇教育教学质量也呈迅猛上升势头:2014年桐梓县中考状元出自尧龙山镇,全镇综合成绩由2013年的第16位上升至全县第10位,2015年提升至全县第7位。该镇中心学校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教学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2013年至2015年教学质量监测中,该校在全县34所同类学校评比中呈现出大跨越:2013年由上一年的第26位上升至第22位,2014年跃升至第5位,2015年再升至第3位,教学质量实现了由末到首的跨越式快速提升。同时,该镇办学水平实现整体提升,中心办、尧龙中学、中心学校等多次被评为“桐梓县教育先进单位”“尧龙山镇课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该镇成功承办了桐梓县“坐标定位•特色校园”现场会,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本文摘自《遵义教育》2016•1(总第530期)



勇立潮头踏浪行 引领教育在天坪


这是一所时刻洋溢着改革、创新、奋进的学校。它展示着乡村教育蓬勃发展的历程,奋勇争先的激情,人才辈出的骄傲,它紧随时代的发展,紧扣与时俱进的脉搏。

这里有很多位这样的教师,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承行动主义精神,主张“做”而论道,在他们身上闪现着觉者的发现、智者的选择、行者的担当。

这所学校,便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遵义市桐梓县水口坪中学,而这些老师,便是以校长柯建国为首兢兢业业为学校的课改付出努力的水口坪中学的老师们。

近三年的课程改革之路,使水口坪中学的教育事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而这其中,学生则成为最大受益者。

秉承“求真、立善、勤奋、创美”的校训,本着“教好每个学生,让每个家长满意”的办学宗旨,学校在教学中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其学习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其求知欲望。

阳光明媚的九月,记者走进了水口坪中学,领略这里的课改亮点,感受这里与众不同的课改魅力。

1.志在必行 推开课改探索之

水口坪中学地处黔北边陲风景如画的尧龙山脚下,学校从1972年建校至今近40年,现在全校师生近1000人,学校主教学大楼坐东向西,正面与海拔1800余米的白马山遥遥相对,崇遵高速公路横跨其间;背面天石公路蜿蜒盘旋,接纳金山、凤凰;左边是青山连巴蜀,秀水出川江;右边是巍巍尧龙耸,亭亭佛寺观。

“水口坪中学虽不说上人间天堂,却是读书的灵地,现已成为我乡文化教育中心。”说到学校,柯校长眼中不禁变得更加光亮起来。为了离学校更近,为了更好的照顾学生和完成自己的工作,柯建国放弃了去县城桐梓买房的想法,就把房子建在天坪距学校不到300米的地方,他说,在这里,能随时来学校,随时看到孩子们,这让他的内心更加踏实。

“从很早开始,学校的领导就在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多年的思考和总结告诉他们,针对农村的教育现状,我们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柯校长如是说。

“在校生基础普遍薄弱,有些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而家长根本无暇顾及,还有就是家长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据柯校长介绍,“因为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成长,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监督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相当不利。这些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加剧了生源数量、质量的下滑”。

无疑,乡村教育困境与这所学校的发展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课改成为破解双重困境的唯一希望。

“要教好学生,观念必须转变,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的学习”。柯建国认为,传统的课堂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看到的主要是老师的“传”。“传”的意思就是“我给你”,你反馈不反馈,提问不提问是另外一回事。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老师既是教练员也是裁判员,考啥讲啥,讲啥学啥,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死循环的教育。

为了获得一条适合学校的切实可行的课改之路,从2008年开始,学校的老师们便开始“动”了起来。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江苏的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和办学经验,并结合学校现有模式进行大讨论。派学校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进行调研学习,着手创新传统的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考察,学校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改道路,经过精心的筹备,2008年秋,学校在各年级、各科范围内全面启动课改实验。“小老师”主持课堂,“好生”帮扶“差生”,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改革评价体系……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法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一场真正意义的基础课程改革在水口坪也拉开了序幕。

2.“五步式”课堂教学法,打通农村教学经络

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水口坪中学探索建立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法成为了桐梓新课改实施中一抹亮丽的风景,它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知识生成方式,从而使教学、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

据了解,“五步式”课堂教学法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流程制作学案。教师在学科组的组织下,各学科制定了学案的分配计划,把学案的制作任务全部分解到教师个人,每人按分配的任务提前一周完成学案的制作,各学科组分别确定一个下午时间学科集中讨论,讨论完成后交教导处审核后提前一天发到班上使用。

柯建国校长介绍到,教改后的课堂要遵循“注重教学过程、创新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开拓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原则,它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内容简单,学生在课前能独立完成。

二是预习检测,主要是考察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要求学习小组组长进行督查,针对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与活动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会对教材重点内容以及学生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讲解,发挥传统讲授法教学的优势。接着,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之后教师做总结性的点评。

三是合作探究,这一步骤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此项活动。

四是自信展示,这一步骤是让学生回答或到黑板板书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比一比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张扬个性,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下学习。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大量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作为对课本内容的补充,丰富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给学生提供相关话题的前沿性知识。

五是反馈检测,这一步骤是教师设计的课堂作业,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巩固,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学案进行审阅。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七、八年级所有班级中实施,从实施情况看,课堂教学不在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新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课堂充满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校在实施“五步式”课堂教学法的同时,还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进行训练,结队集会做到有序,每天用学生誓词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要求学生一要感谢父母,因为父母是生我育我的第一责任人。二要感谢老师和长辈,因为他们教我知识和技能。三要感谢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人,因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助我幸福成长的需要。这是柯建国校长要求学生懂得三个感谢,说这是让学生必须有的学习处事的基本要求。

通过“五步式”课堂教学法的实践,每个班由八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和卫生组长,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外,更好的是增强了班级管理能力,增加了学生参与度和竞争能力,所以课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个完整的教学步骤,完美地展现了天坪的教学魅力,也打通了乡村教育的经脉,甚至为各个学校的课改提供了完整的范本,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3.在探索中收获甘甜 ,在前进中成就未来

学校实施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需要的理念,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的本领。

“近两年学校培养的学生得到了桐梓一中、二中和三中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我校的升学率呈大幅度上升状态,一届届莘莘学子,如股股清泉、潺潺流水,从启蒙的源头起航,满载智慧之果,汇入知识的海洋,扬起理想的风帆。”说到教改后的成绩,柯校长脸上不由露出骄傲的笑容。

走进水口坪中学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挂满了各级政府和教育局对学校表彰的奖牌。从2001年起至2011年连续被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2006年荣获中学第一阶段“中继教”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桐梓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桐梓县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三十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初中毕业生近4000人,高中毕业生200多人,在我校毕业后有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有成为高级工程师的,有教师,有各级领导干部,学生在校期间,有300多人次在国家级、省市县级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教师辛勤耕耘,赢得桃李满园芳菲。按照学校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们在所有学科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举措,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在这过程中,不仅只是收益学生,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要实施“五步式”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制好学案,制好学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开展好教研工作。根据制作学案的流程,每一篇学案都要经过同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讨论,所以教研活动研什么?怎么研?每一篇学案的每一个步骤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预估到每个环节的基本情况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考验这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所以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决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必须研讨,有内容可研,有据可查,正因为这样,通过‘五步式’课堂教学法的研讨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柯校长介绍说,“到目前为此,水口坪中学有关‘五步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论文有18篇。”柯建国校长的《关于“五步式”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应对与对策》和杨勇老师的《“五步式”课堂教学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该校教师在教科局举办的“我与新课改同行”第一届至四届教研论坛征文比赛和“我与新课改同行”擂台赛中分别有36人次获奖。水口坪中学课改硕果累累,不仅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认可,而且还吸引遵义县、习水县、桐梓县共计18所学校到校学习考察,使课改工作在农村中学起到了示范和扩大了影响!

耕耘已绿新春雨,千帆竞发驭长风。在未来的日子里,水口坪中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精神,施展所有的抱负与才华,倾尽全部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创建办学有特色、教育有特点、育人有特长的学校。 

借课改东风,水口坪中学必将一路高歌猛进,开拓创新,坚持规范与特色并重,巩固与发展同求,将用心智和汗水,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乐章!

    

       —— 摘自《不断跨越的贵州教育》贵州教育报 选入时略有改动



桐梓县尧龙山镇中心学校倾力打造“阳光教育”


尧龙山镇位于桐梓县北部,素有“黔北门户”之称,镇内有“尧龙山”享誉省内外。尧龙山镇中心学校位于尧龙山脚下,始建于1932年,现有学生486人,教师23人,是一所镇级完全小学。近年来,该校因地制宜抓特色,深入挖掘校史文化,根据该校创办者及学校办学目标,以打造书香校园和阳光教育为办学方向,充分将教育教学工作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着学校内涵发展。

1.挖掘校史文化 定位“阳光”办学理念

80多年前,当地尚未兴学,多数儿童均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即便家中条件较好的子女要想入学,也只能到百里外的习水县私塾入学。为解决困扰当地老百姓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当地乡绅——时任松坎区长的杨荣香先生私人出资,选址于后湾办学,命名后湾小学。学校几易其址,现撤迁至现址。1992年“撤并建”后更名为天坪乡水口坪小学,2012年撤乡设镇后,正式更名为尧龙山镇中心学校。

荣香先生创办该校的初衷是为了让乡民孩子有学上,并期盼孩子在该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该校地处尧龙山脚下,老先生还希望每一名儿童将来都能成为“人之骄龙”,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荣香先生出资兴学至今,不但为国家、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而且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创举更是在当地成为美谈,其极具开创性的精神一直在尧龙山镇及周边一带传扬,并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杨荣香先生的兴学义举,充分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的意识,是一种胸怀豁达的气度,更是一种博爱无疆的品格。为此,该校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校史文化,重构了以“让每朵花儿都阳光绽放”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荣香花蕾,阳光绽放”的校训,形成了“爱育曙光,智启芬芳”的教风和“自信自主,乐学善学”的学风,最终形成“办阳光教育,铸幸福人生”的校风。在办学过程中,该校在不断强化校训的过程中,逐步凸显并形成“阳光”特色主题的办学风格。

2.突出特色主题 打造“阳光”外显文化

精心打造“阳光炫彩•焕发青春”标识文化。该校以“阳光青春”为基调重新定义校门,对其进行再度打造和装饰,彰显“阳光”办学主题;建设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突出“国旗”“队旗”和“校旗”三大标识共显的大型旗台;设计了校徽,主体图案是由“天”字的草书和朝阳构成,图案简洁生动,富有动感,象征该校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精心打造“荣香花蕾•阳光绽放”校史文化。该校根据“荣香花蕾•阳光绽放”的办学追求,在校园内打造与阳光特色教育相吻合的校史主题为主的文化墙,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校校史、发展、特色、管理等进行全方位介绍。学校重新修缮、规划校园“文化长廊”,以“阳光”为主题,分别呈现办学历程,在围墙的醒目板块上分别体现“办学目标、理念、校风校训、阳光班级”等内容。同时,学校对安全、行为、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师生提出具体要求,使文化墙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精心打造“阳光七彩•魅力无限”健体文化。该校积极倡导“健康”的育人理念,将塑胶足球场四周规划为“阳光健体”文化区域,在体育场四周规划打造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相关健体文化,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阳光七彩•魅力无限”为主题打造系列健体主题文化,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打造“阳光自主•个性飞扬”班级文化。该校确立了以“生本自主管理”为基点,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人,要求各班(中队)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分别打造极具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打造过程中,该校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让教室真正成为班级表现自我,教育优化个性的场所。各班拟订了班级目标、班风、班训、班级口号,布置了“图书角”“卫生角”“荣誉台”“张贴栏”“阳光作品展示”“阳光少年展示台”“阳光少年风采”等内容,体现了班级精神风貌。通过班级文化打造,让学生时刻置身于花园、乐园之中,不但让学生进得来学校,更要让学生乐意留在学校,爱校如家。

精心打造“沐浴阳光•感受幸福”走廊文化。该校在各班教室外墙上分别布置了体现本班个性化管理的标识牌、体现学生“健康•阳光•幸福”的个性作品展示等,让学生置身于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与快乐,如沐阳光般幸福怡然。

3.落实校本课程 提升“阳光”教育内涵

开展“阳光晨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该校开发了《“阳光晨读”活动手册》,要求学生到校以后,必须自主按照《“阳光晨读”活动手册》指定的图书目录,到该校图书室借阅相关图书,并在每一天的晨读时间自觉读书,从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晨读时,教室里、操场上、树阴下、小道旁……整个校园都书声琅琅,该校每天的阳光晨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开展“阳光特长”,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该校成立了阳光书法、绘画、歌唱和舞蹈等兴趣班,并自主开发了五大类共15门“阳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相应培训班的学习,由具体的老师作指导,并要求各年级段的学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开展“阳光健体”,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该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让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阳光体育的要求,该校从阳光大课间入手,将大课间分设为传统经典诵读(《少年中国说》)、广播体操、少儿交谊舞、队列、跑操以及各种体育自主活动。让学生在阳光大课间既得到体育锻炼,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更能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开展“阳光德育”,提高学生品质修养。该校“阳光德育”的任务就是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品质的塑 造搭建发展的平台。一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走进阳光》。实施经典诗文诵读工程,全校诵读、吟唱《中国少年说(节选)》。二是营造阳光德育氛围。利用升旗仪式、班会、队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作为阳光德育阵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三是创建阳光文化班级。做好阳光班级建设,打造班级特色德育,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通过阳光主题班会活动、班级展示台、班训、班徽征集等形成班级文化特色。每月选出一批阳光班级并进行表彰、授牌。四是开展“六美”评比活动。“六美”包括字迹工整美、作业清爽美、举止得体美、着装大方美、表达流畅美、思维创新美。通过“六美”评比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学生在参与中养成做事认真,举止文明的好习惯,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实现 “以美载德”的教育理想。五是构建“四全”育人格局。通过挖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六是实施阳光生本自主管理。阳光生本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学校各项工作,包括课堂教学、日常行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两操”活动与升旗、安全教育及路队管理等方面。通过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施“阳光教育”,校园“阳光”特色初显,走进校园,浓郁的“阳光”校园文化便扑面而来,处处彰显“阳光教育”主色调,让人爽心悦目、精神振奋、催人上进。该校实施阳光特色教育以来,学校特色文化主题突出,班级文化特点鲜明,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师生均能以阳光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2014年,该校荣获桐梓县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单位”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该校将坚持“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深化“阳光”主题特色创建活动,为打造“自信、奋进、创优、和谐”的阳光校园而不懈奋斗。

         ——摘自“人民网-贵州频道”2015年4月  选入时略有改动

微信图片_202205041252385.jpg

距离尧龙山瑞丰寺1.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既可以地方可以避暑房纳凉,生活配套极为方便,这就是先成尧龙文旅度假区。

先成尧龙地处2600平方公里川渝黔旅游金山角,黔北门户准4A级自然风景区——尧龙山,其山势嵯峨,绵延数十公里。先成集团斥资30亿,潜心巨著约5000亩禅意生活,打造医、食、住、游、文、娱、思、享、健为一体的生态禅意康养小镇。

项目亮点:

1.项目䀝邻尧龙山风景区4A(申报)

2.5分钟集镇配套 无污染 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米3万个

3.项目座位在1100米的黄金避暑养生海拔

4.户户超大面积赠送,户户通风采光优

5.全框架结构新现房,优秀房开商

6.年平均气温15.2℃

7.离主城近140KM公交直达项目

8.项目体量大100万方,三期打造,一期共1637户

9医用大电梯,智能安防系统

10.小区内设有银杏大道,水系景观,喷泉,户外健身场,球场,儿童游乐园等

11.购物方便,医院,银行,车站,农贸市场齐全配套

12.周边旅游景点,尧龙文化公国,菩提广场,瑞峰寺,朝天圣梯等

先成尧龙户型:

看房电话:400-6606-12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